close

  社區黨支部讓出辦公樓,把自己最好的辦公房讓給社區衛生院;扶貧解困,鎮政府讓最困難的群眾也能找到掙錢的辦法;散落村居,全縣各鄉鎮用符合現代生活要求的優越條件引導農民進入集中居住區……“打工之鄉”灌南鄉村重現濃濃鄉情。灌南縣委書記阮冰說:“基層鄉鎮、村、社區,靠什麼來讓群眾覺得你有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溫暖的服務來凝聚民心。”
  1月6日,記者來到灌南縣田樓鎮三興社區,曾經屬於社區支部的辦公樓,去年10月份讓出了大半面積,重新裝修,變成了嶄新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記者看到,衛生服務站窗明几淨,擁有兩層小樓,455平方的面積,有12個房間,觀察室、治療室、藥房、值班室……居民侯昌梅正帶著兩歲的兒子打針,她告訴記者:“以前我經常到距離50多里的縣城醫院看病,現在自己家門口的衛生服務站條件好了,看病方便了不少。”
  三興社區現在的辦公室與衛生室呈“L”型相連,綜合辦公室面積只有30多平方米,包括社區支部書記、副書記、居委會主任在內的5個人都在這裡上班。社區支部書記成正德告訴記者:“三興社區是鎮政府所在地,開發力度大,外來人口多,老衛生室的條件遠遠達不到居民的醫療需求,而且支部標誌明顯,來看病的人好找,本著讓居民得實惠的目的,我們就把辦公室讓了出來。”
  李集鄉同興村曾經是個乾群矛盾比較尖銳的村,如今通過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和改善村裡基礎設施,將乾群關係處理得很融洽。“老百姓生活條件好了,乾群關係自然就順暢了。”同興村支部書記惠康軍對記者說。去年,同興村爭取各級資金40餘萬元,將水泥路通到了絕大部分村民家門口;村裡建起了40多個垃圾池,安排專人清運,農村不再是垃圾遍地。
  在三口鎮汪圩村村民朱根鳳家,記者還沒進門,64歲的朱根鳳就搖著輪椅樂呵呵地迎了上來。“我的腿瘸了十來年了,以前只能躺在床上讓人照看,現在我這個癱老婆子也能有事做,有錢掙了,能不開心嗎?”老人熱心地給記者展示自己的新活計,麻利地把稻草送入草繩機的進草口,屋裡堆著7盤已經做好的草繩。“這個活計不要成本,用自家田裡的秸稈,鎮里幫忙聯繫了草繩收購經紀人,打個電話就上門收,保底價7塊錢一盤,我一天能做5盤左右。已經賺了1700多塊錢了!”
  三口鎮扶貧辦主任王建軍說:“只要貧困戶申請,我們就發給草繩機,讓最難就業的人群也能有個謀生之路,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態。”2013年11月,三口鎮與縣人社局結成幫扶對子,縣人社局提供5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購買草繩機,目前有70多台草繩機發到了貧困戶手中。
  灌南是打工之鄉,全縣有20餘萬勞動力外出勞務。鄉村“空心化”比較嚴重,許多農民即使留在家鄉,也與鄉村基層組織之間長年不打交道,關係越來越淡薄,基層組織號召力弱化,鄉情不再。面對鄉村發展出現的新形勢,基層組織靠什麼來凝聚民心?灌南縣除了在全縣範圍加強民生工程建設,把公共財政投入向基層民生傾斜,發起關註民生的“溫暖行動”;還出台了相應的配套措施和考核體系,引導鄉村幹部把服務百姓作為自己的“政績”。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趙學榮告訴記者,近年來,灌南縣非常重視最基層的村幹部隊伍建設,相繼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縣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意見》、《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公職化管理試行辦法》,引導村幹部在村為村、在村富村,以績定薪,讓村幹部在政治上有盼頭、經濟上有奔頭,並修改完善《離任村幹部補貼辦法》,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目前已經有3名村幹部憑著優秀的成績進入鄉科級領導幹部隊伍。”
  灌南是蘇北的水鄉,村民大多分散居住。縣新農辦主任王冬梅告訴記者,“為了把集中居住的好事辦好,現在我們特別註意尊重農民的意願,引導農民自願地搬進依托老村莊改造的集中居住小區。”
  記者在田樓鎮耿馮村集中居住的新村看到,20多排獨棟小樓排列整齊,每戶門前有一個獨立院子。村民馮建紅家,客廳敞亮、整潔,壁掛電視、櫃式空調一應俱全,院子里還建了一間玻璃房。馮建紅笑著說:“我們這裡,就是農村裡的城市。”改造村莊,是政府為村民提供服務的重頭戲,王冬梅說:“下一步,老村莊將提檔升級,讓村民不離老家,享受更好的生活條件。”
  本報記者 程長春 吉鳳竹
  本報通訊員 陳 勤  (原標題:灌南將服務群眾作為政績考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73siyp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